相關詞: 臉書,facebook,社群行銷
科技網站Mashable整理了社群媒體資料科學家丹‧薩瑞拉(Dan Zarrella)追蹤130萬臉書貼文所做出的統計結果。以下5大原則,讓你輕鬆成為臉書人氣王。
1.如果想到得到更多按讚與分享,照片的效果最佳;但若要吸引使用者留言,文字內容比照片更有效。影片或單純的網址連結,不論是按讚數、分享、或留言,都成效不彰。
2.貼文內容極短或極長,最能吸引使用者按讚;但是內容較長的貼文,比較容易吸引使用者轉貼分享。
3.貼文內容,提到愈多次「我」,按讚數愈多;文字描述愈個人,愈能吸引使用者注意。
4.感性的貼文內容,不論是正面或負面,按讚數較高;語氣中性的貼文內容,通常反應冷淡。
5.晚上8點左右,按讚數達到最高峰;接近下班時間的下午6點,最多人轉貼分享,另一個高峰則是落在早上上班前的時間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25
5大撇步 讓你的粉絲專頁變身人氣王
- Mar 28 Thu 2013 22:24
5招做好「表面工夫」 上班事半功倍
相關詞: 人脈,人緣,人際關係,工作術
很多時候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個人能力有多強,而是別人對你是否有好感。建立好感度不是要大張旗鼓刻意奉承別人,而是要在小細節處表現出你的細心與謹慎:
1.感謝email永遠不嫌多:不是只有應徵工作的人才需要回覆謝卡或感謝email。當你認識新客戶或是認識新的合作夥伴,見完面不忘回封email,謝謝對方。禮多人不怪,你的細心會讓對方永遠記得。
2.記住別人大名:記名字或許是件苦差事,但這也代表你對人的重視與尊重。特別是只見過一兩次面或不常見面的工作夥伴,更應該特別用心,強迫自己記住對方的名字。當你叫出對方名字時,對你的好感也會大增。
3.搭電梯時少說為妙:電梯內是最容易失言的地方,特別是和客戶或生意夥伴搭電梯時,以為走出了辦公室因而放鬆地閒聊,但往往就此不經意脫口而出不該說的話,例如對公司、工作或同事的批評與抱怨,這些都會有損你的個人形象。
4.別當低頭族:別讓螢幕佔據了你的視線,不論是手機或電腦螢幕。和人說話時,對方的臉才是你視線的焦點。
5.網路發言要三思:特別是在社群網站的貼文或發言,雖然是與好朋友分享訊息,但你無法控制這些內容之後會如何被傳播出去,因此貼文前要想清楚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23
6招「討好」主管 讓他罵不到你
相關詞: 主管,老闆,向上管理
《時代》雜誌歸納出以下8大重點,能讓主管保持好心情,更能讓你開心工作。
1.說到做到,做不到就說做不到。別為了強求表現,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,事後再向主管道歉,這只會讓你的主管對你的信任度大打折扣。
2.永遠都不要有「驚喜」:工作場合不是玩樂派對,不需要有驚喜。有任何壞消息,最好在第一時間向主管說明,及時討論可能的補救方法。即使工作期間主管不過問或是沒有任何重大事件發生,也該主動回報進度。
3.對細節瞭若指掌:對於工作的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,不論主管怎麼提問,你都要有辦法回答得一清二楚,而不是一問三不知。
4.別害怕提出指正:當你覺得主管的決定或意見有些不妥,不妨說出來,但關鍵是提出分析,而不是直接否定主管的決定。不論最後結果如何,但至少你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。
5.把握時間長話短說:主管時間有限,想清楚自己要溝通的重點,不要長篇大論。不論是口頭報告或是透過email,都要盡量簡短。
6.清楚你真正的工作內容:不論你的職務頭銜是什麼、你的工作內容是什麼,幫助你的主管達成部門目標才是你最重要的工作目的,千萬別忘了這一點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23
老闆5大誤解 草莓族難發揮
相關詞: 世代,年輕人,職場
青年失業問題,全球蔓延。年輕人一畢業,找不到工作不打緊,才剛踏進職場,又被貼上許多標籤:自我感覺良好、公主王子病、太過自我、缺乏團隊精神、抗壓力差、嬌生慣養…,7、8年級生彷彿一出生就帶著原罪。
只是,草莓族可能跟老闆想的不一樣。美國「創造性領導中心」資深研究員迪歐(Jennifer J. Deal),針對1萬3千多人進行跨世代管理調查,歸納出大眾對於年輕人的5大誤解。
誤解一:我行我素,不服指令
大家認為Y世代(1978年到2001年出生)都是「媽寶」,被讚美的話語澆灌長大,話只挑好聽的聽,不喜歡被指導。但是在迪歐的研究中,卻完全顛覆這樣的認知。有41%的Y世代同意「即便不清楚原由,也要使命必達」;而嬰兒潮世代及X世代,卻分別只有3成的人,認同此一說法。
究其原因,是因為年輕的一代受長輩的影響深厚,成長過程習慣聽命行事,「照著A做就會得到B」的觀念根深蒂固。由此看來,明確告知公司要求、建立規範,對Y世代是行得通的。
誤解二:缺乏忠誠度
- Mar 28 Thu 2013 22:23
雞婆是好事 愛現5招 打響職場知名度
相關詞: 知名度,愛現,升遷,職場,人緣,人脈
抓住機會表現自己,讓更多人對你留下印象,注意到你的表現,對你的能力刮目相看。《富比世》雜誌提出以下5大原則:
1.公司重要訊息不可遺漏:例如重要的策略、重大成就或事蹟等,這些關鍵的資訊一定要清楚記得其中的來龍去脈,當有人不經意談起相關的話題時,你也能順勢搭上話,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,讓人留下印象,而不至於一問三不知,只能保持沉默。
2.外界動態一網打盡:隨時注意與公司或所處產業相關的外界資訊,在有需要時便能侃侃而談,展現你的「知識實力」,甚至成為公司內部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,將有助於大大提升自己的價值。
3.不忘多管閒事:別只管著做好自己的工作,在能力範圍之內,偶爾走出自己的座位之外,主動去幫忙需要的人。很多時候僅是舉手之勞,卻能因此累積好人緣,這些都將會是未來助你一臂之力的人脈資產。
4.多多毛遂自薦:發現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,或公司有新的計劃,趕緊把握機會毛遂自薦,這將是讓你自己「一戰成名」的難得表現機會,
5.往自己臉上貼金:如果自己真的有不錯的成績或完成重要的工作任務,就該讓其他人知道。有過於謙虛或刻意隱瞞,反而顯得做作。大方地說出來,同時不忘謝謝一起工作的夥伴,無形中也是間接地幫他們打響知名度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22
錢領越多 工作表現越差 關於快樂的6真相
相關詞: 快樂,工作表現,效率,快樂,加薪
1.快樂是會傳染的:朋友的心情,決定了我們的心情,特別是社群媒體,朋友寫了些什麼,我們的心情也會隨之起伏,不如多看看朋友轉貼的笑話或快樂照片。
2.放棄希望才能得到快樂:這似乎違反一般人的認知,然而在某些時候,如果能當機立斷放棄無謂的希望,心情才能好過些。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,對於罹患慢性病或長期病患,與其給他們不切實際的希望,不如讓他們知道真實的病情,及早做好心理準備、並接受身體的狀況,才能真正讓病人快樂。
3.電玩遊戲讓你不再做惡夢:心理學家表示,由於在遊戲過程中不斷地過關斬將、解決各項難題與威脅,因此作夢時,也比較不會出現令人害怕的負面情境。
4.錢給得愈多,工作表現愈差:根據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,如果只有金錢誘因,缺乏內在的心理動機,錢給得愈多、愈不容易滿足,反而導致工作動力愈低,績效愈差。
5.情緒低落比心情快樂時,更能理性思考:心情沮喪並非毫無是處,當人們情緒低落時,思考會比較專注(focus thinking),對某個問題再三反覆地思索。反而是有時候情緒太興奮,無法靜下來好好思考,容易衝動地做出決定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10
有共識非好事?阻礙加薪的5種個性
相關詞: 加薪,升遷,溝通,向上管理
但不是要賣命工作,而是你能否克服人性弱點。《富比世》雜誌指出,最常見的失敗性格包括以下5種:
1.有就好:很多人得到一份工作,因為機會就剛好出現在眼前;選擇購買某項產品,因為只有這個產品有貨。但是剛好出現在眼前的,並非是最好的。如果願意放棄眼前的「有」,繼續尋找,才有可能找到最好的或是最適合的。
2.無知:沒看過名家的作品,就不知道什麼才是好作品。當你的知識範疇愈狹小,就愈缺乏判斷力。如果知道得愈多,標準愈高,就愈能激發自己的極限,得到更好的成果。
3.共識:別想讓所有人都能接受你的想法或創意,取得愈多人的同意,就代表愈普通。
4.自我感覺良好:你必須是對自己最嚴苛的那個人,就算別人認為你已經很好了,也得把別人的讚美當作耳邊風,「完美」沒有極限,再多一點的努力,會有更好的結果出現。
5.習以為常:如果你長時間做某件事情,雖然熟稔卻沒有很突出的表現,代表你已經陷入某種常規之中。若無法成功跳脫你所熟悉或習慣的工作,就只能繼續守著停滯不前的薪水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09
5大準備 不擅言詞者也能說出影響力!
相關詞: 說話術,報告,演講,溝通,簡報
1.感覺緊張才是正常現象:當你感到緊張,才會小心翼翼在事前準備好所有細節。不論相同的演講內容你已經說過多少次,都要把它當作是第一次演講。
2.簡報內容自己寫:賈伯斯的每一場演講簡報都是由他自己親手撰寫,從不假手他人。唯有你自己動手,才能完全熟悉每張簡報的內容安排以及邏輯順序,演講時才能很順暢地脫口而出。
3.利於分享的名言佳句:現在的人喜歡將訊息分享到臉書或推特,因此寫在簡報上的句子,不要只是平鋪直敘的標題句,而應該是簡短有力的口號或感性的短句子,利於分享與轉寄。
4.自我介紹能省則省:來聽你演講的人應該都已經知道你的來歷,不需要浪費大家時間推銷自己。簡報第一張不該是你個人的簡歷介紹,而是直接切入主題,運用有力的一句陳述或問句,開始你的演講。
5.記住凡事一定會出錯:事前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,凡事一定會出錯,所以一定要有備案。例如,檔案出現問題?現場的電腦無法播放檔案?事先想好可能的情況,預先做好準備,就不會臨時出糗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09
下班「兼差」提升效率 不加班3撇步
相關詞: 加班,時間管理,工作效率,人脈
一天就只有24小時,要如何在有限時間做更多的事?
真正工作有生產力的人,事實上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工作狂,美國《時代》雜誌歸納出高生產力員工的3大特色:
1.下班後「兼差」,絕對有好處:根據學術性研究,在工作之外從事自己的喜歡的事業,或是投入另一項與工作無關的活動,而非為了賺錢打工,反而能有助於思考的靈活度與創意,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,下班後的活動也讓你更有能量與好心情迎接日常的工作。別把工作當作全部,若能分出一些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更能提升工作績效。
2.找時間「偷閒」,才能做得更多:依據神經科學的研究,當我們工作時間愈長,大腦就會變得僵化、思考變得狹隘。當你發覺自己的工作停滯不前,休息幾分鐘的時間離開辦公桌,絕對比黏在辦公椅上,要有效果。
3.花時間交朋友,工作更能事半功倍:有時工作的完成與否,不在於自己能力的高低,而在於你認識了誰,而且是認識哪些公司以外的貴人。多花點時間參加活動、交朋友,比長時間待在辦公室好處多得多。當你的人脈愈是多元,而非侷限於公司內同事,便能得到愈多資訊與資源,快速解決工作上的難題。
- Mar 28 Thu 2013 22:09
5招學會「裝模作樣」成為職場VIP
相關詞: 人脈,人緣,溝通,說服,肢體動作,身體語言
肢體語言的表達力效果往往遠勝過口語。就算你不喜歡拍照、不喜歡照鏡子,但是練習「擺姿勢」,絕對有必要。
學會如何「裝模作樣」,懂得「裝腔作勢」,必定能為你在職場上的表現加分。整理出以下5大重點。
1.有架式的姿勢,更能增加自信。根據哈佛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商學院的研究報告,擺出「高高在上」的權力者的姿勢,例如兩手放在頸後,翹起雙腳放在桌上,只要維持兩分鐘,就能刺激與權力和控制有關的睪丸激素的分泌,同時抑制與壓力有關的皮質素荷爾蒙的分泌。因此,當你缺乏自信時,不如調整自己的姿勢,不僅能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,更能影響周遭人對你的感覺。
2.打破冷場,握手最有效。肢體接觸是傳遞善意與縮短距離的方法,最禮貌的肢體接觸,便是握手。研究顯示,如果你和某人初次見面時握手,對方記得你的可能性是不曾握手的兩倍,而且人們對於主動和他們握手的人,比較友善和開放。
3.想要說服對方和你合作,記得咖啡杯要放低。如果你希望說服對方和你共同完成某件事,你的手部姿勢很是重要關鍵。例如你手拿咖啡杯的高度,愈高顯示你愈沒安全感,也愈讓人覺得你似乎有意保持距離。手拿咖啡杯的高度大約在及腰的位置,要比在胸前好得多。